文 | 李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
买早餐用微信支付,上班打开滴滴,上网打开微博,发微信朋友圈,午餐用百度外卖,淘宝下单买袜子。一天下来,一个人的健康、家庭住址、电话、办公地址,以及性别、体重、饮食习惯,甚至身份证号都交给了互联网服务商。这些信息对于个人来说是个人隐私,而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数据资源。
近日,境外媒体报道称,美中两国在互联网浏览和购物记录等数据资源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随着经济的数字化程度提高,数据对于分析消费者偏好和预测宏观经济活动至关重要。数据的质和量决定着竞争力。
的确,近年来,各国对于数据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一些国家之间甚至上升到政治层面。中国和美国作为两大互联网强国,在这一领域的冲突和矛盾正在不断深化。
数据资源攻防战元年或已到来
2018年初,两家中国知名科技企业在美国吃到闭门羹,被迫取消了大额商业大单,并因此遭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1月2日,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公司宣布,将中止与美国网络金融服务商速汇金公司的合并交易。
▲1月1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就美国否决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一事表示,对有关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外国投资设置“玻璃门”的倾向表示担忧。
负责审核该交易的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该计划,原因是称该交易可能会对美国公民身份数据的安全性构成挑战。蚂蚁金服被迫付出3000万美元的分手费。
几天后,1月9日,中国通信巨头华为公司原计划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与美国通讯服务商AT&T推出首部打入美国市场的手机。在发布会召开前一天,AT&T却临时取消了这次合作。
外界认为,AT&T临时变卦可能与美国国会方面的压力有关,后者一直认为华为进入美国市场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1月9日,民众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华为展台体验Mate 10 Pro手机。
先前,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和营商也屡次受到美方的干扰和阻挠,因此很多人认为美国这一次仍然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企业,其主要原因是政治因素。
但除此之外,从美方近期一系列涉华相关表述看,美国此次设阻的原因和逻辑与以往发生了不小变化。除去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国企补贴外,美国又找到了阻止中国进入美国市场更有力的理由,即保护美国的数据资源安全。
这种倾向其实在之前已有所体现。中资收购美国芯片厂商莱迪思半导体公司,以及中国私募股权公司东方弘泰收购美国移动营销平台AppLovin都遭到了CFIUS的否决。
有媒体认为,CFIUS几乎不可能支持任何中国企业收购美国网络安全产业及拥有众多用户数据的美国互联网服务商。在此之前,网络安全和用户数据并不属于CFIUS的国家安全审查范畴,CFIUS更关注涉及军方和军民两用的投资审查。
你的数据,我的筹码
美国在认识数据资源的战略价值上比中国晚了不止一步。早在2013年斯诺登事件以前,中国就对使用美国公司的操作系统、软件和网络产品有所疑虑,担心被美国安装“后门”窃取信息。
▲斯诺登(英国《卫报》)
2016年,中国发布《网络安全法》,明确提出网络运营商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
在2016年美国大选后,美国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即数据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需要从国家安全高度考虑对该项资源的保护。
2017年12月,特朗普发布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中提出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创新基地”的概念。该报告认为,数据资源是美国保持其技术优势的重要凭据,一旦被他国窃取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直接影响。
数据资源并非天然拥有如此巨大的价值。但是,近年来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数据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而成为了可以转化的财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曾说,数据将成为“21世纪的石油”。
这种转化每天都在发生。大数据降低了零散数据的整合成本,解决了数据大而不可用的难题。
■ 人工智能在逐步替代枯燥的数据转换、聚合、筛选和应用过程,让数据分析人员的生产力大幅提升。
■ 物联网让服务商可以采集更为直接、更为精确的数据,我们所使用的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和车载导航让数据采集的触角伸到了前所未有的领域。
▲资料图片:2017年11月17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展出了双语教育类机器人。
随着数据资源完整性的不断提升,其功能也发生了质变。在不久的将来,运用个人数据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战和信息战,从而引导其采取有利于某个公司或某个国家的行为将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务。
保护和竞争两手都要硬
华为和蚂蚁金服在美国的遭遇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面临的常态。除非技术领域的突破能够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否则美国以此为借口的所谓“监管”只会更加严格。面对这种新状态,中国需要提高对数据资源保护的重视。
一方面,在一个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数据资源的本地存储并不能充分保障安全。近年来,中国已经出现过多起规模重大的网络数据泄露事件,足见绝大多数网络服务商并没有充分履行数据保护的责任。
中国应以《网络安全法》执法监督为契机,提升全社会和企业对此问题的重视。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数据越多意味着责任越大,更需要履行更高的安全标准和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中国应当加强数据资源利用、应用和保护上的技术、人才、资源储备。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中美在这一领域一场无声的较量已经开始,只有拥有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相关技术,中国才能确保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声明:本文来自参考消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士冗科技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expshe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