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信息公司与保险公司业务员合谋,从保险公司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后对外售卖,一条价格高达16元。

警方调查发现,网络信息公司经营者曾在上述保险公司工作。作为“前同事”,网络信息公司经营者指使保险公司员工非法下载、对外传输公司客户信息,每个月给保险公司员工一万块钱的“工资”。

办案民警称,半年间,犯罪团伙非法获取1000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涉案金额超过2000万元。其中,一名业务员电脑中就存有100万余条个人信息,一条客户信息最高卖16元。

上海正在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4月19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已破获各类侵犯公民信息案件1300余起。这些案件中,一些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其个别内部人员的不法行为,成了泄露公民信息的重灾区。

保险公司业务员私藏百万条公民信息

保险公司业务员成为信息泄露的“高危人群”。

警方透露,2017年11月,杨浦公安分局接到报案称:某保险公司通过内部监测发现,部分业务员工作电脑出现大量浏览公司客户资料的异常情况,可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对此,杨浦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投入侦查工作。

上海杨浦警方在涉案保险公司检查。上海杨浦警方 供图

通过对该公司内部的排查与分析,专案组发现其员工陈某、刘某曾使用其个人工作电脑大量浏览、下载公司客户资料。在进一步调查过程中,侦查员在陈某、刘某的工作电脑中发现了大量EXEL表格,含有该公司客户身份证号、手机号、住址等公民个人信息,共计有一百余万条。

数月走访调查后,警方基本确认了陈某、刘某两人侵犯公民信息的违法犯罪事实。问题在于,陈某、刘某虽属于公司的业务员,工作中既没有大量使用客户资料的需要,也没有浏览下载的权限,为什么会拥有这些公民信息,又是如何获取的?

侦办民警介绍,警方在调查中发现,该保险公司电脑系统虽然看似与外部网络进行了隔离,但由于网上业务的需要,公司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开设有网店,公司系统未对该网购平台进行屏蔽。

“侦查员发现,陈某、刘某经常与该网购平台中的一家箱包店进行联系,并通过该店客服聊天系统,将包含大量个人信息的EXEL表格传送给对方。”上述侦办民警说。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警方发现经营该网店的余某、把某之前也曾在上述保险公司任职。从保险公司离职后,余某、把某开办了一家所谓的网络信息公司,并以提供优质客户信息为名对外牟利。

至此,一个集非法获取、传输、贩卖于一体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调查发现,2017年5月,余某、把某找到在保险公司任职的陈某、刘某,指使两人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下载、对外传输公司客户信息,每个月给他们一万块钱的‘工资’,至当年11月,该犯罪团伙共非法获取公民信息1000余万条,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其中一名业务员电脑中就存有100万余条个人信息。”办案民警称。

警方进一步介绍,通过这些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牟利的方式较为复杂,根据每条信息“价值”大小不同售价不等,有的一条可卖到16元,有的8元,“价值”更低的价格也更低。

经过4个多月的缜密侦查,专案组充分掌握了余某、把某、刘某等人的犯罪证据。3月13日上午,专案组实施集中抓捕行动,先后在浦东新区中科路、安徽淮南市等地,抓获余某、把某、陈某等12名犯罪嫌疑人。

目前,陈某、刘某等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余某、把某等10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推销电话牵出50余万条个人信息

类似的案件在黄浦区也有发生。

据黄浦警方介绍,2018年以来,黄浦分局连续侦破5起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查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10万余条。其中,一通推销电话就牵出了50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

据黄浦警方介绍,2018年1月初,市民张先生接到一家理财公司打来的推销电话,他委婉谢绝了销售人员的盛情邀约。但是张先生思前想后,自己平时从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个人情况,然而电话那头的销售人员却把他的家庭住址、车辆号牌、车辆保险状况说得一清二楚。究竟是如何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张先生向警方报警寻求帮助。

巧合的是,黄浦分局南京东路派出所当月在侦办一起经济类刑事案件时发现,涉案的一家理财公司为提升工作业绩,非法获取并使用了某保险公司的客户信息进行电话推销,而这家公司正是张先生向警方报案所述的那家理财公司。

1月18日,黄浦警方组织警力对该涉案理财公司开展检查,当场在公司员工杨某、王某、汪某、项某等人的电脑中查获了大量保险公司保单原件照片及文档,查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50余万条。

杨某到案后交代,这些公民个人信息的来源正是杨某在之前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时,利用职务便利私自收集下来的客户资料,其中包括保单原件照片、电子文档等,详细记录了客户姓名、电话、地址、购买保险时间、投保人姓名、被保险人姓名等信息资料。

目前,杨某、王某、汪某、项某四人已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黄浦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通过一系列案件侦查,上海警方分析了近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两大特点。首先,犯罪团伙特别看中“有价值”的公民信息,尤其是在期货、贵金属、大宗商品、外汇、股票等方面已投资或有投资意向的客户信息。第二,中介平台往往容易成为套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信息中转站”,比如房产中介或商务咨询公司等。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李佳蔚

声明:本文来自澎湃新闻,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士冗科技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expshe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