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山 1 管翔誉 2

(1.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69016部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公开源情报工作价值、弊端及秘密情报工作的辩证关系,阐明公开情报工作与秘密情报工作具有同等重要性,进而分析得出应当打破壁垒,将二者融合发展,加大公开源情报工作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而进一步优化情报工作整体布局,不断提升情报效益。

关键词 :情报;公开;秘密;布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情报工作方式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虽然秘密情报工作仍然是情报工作中最可靠、最基础的手段,但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公开源情报工作门槛低、信源广、收益高的特点使其在情报工作中大放异彩。

其实,早在1947年,时任美国战略情报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OSS)柏林分站站长杜勒斯就曾对当时的情报工作给出开创性的建议:“最终情报产品80%的内容应通过公开信息源的开发和利用(Open Source Exploitation,OSE)来形成”[1]。近代以来,很多专家学者以及高级将领也都发表过类似的言论,足见公开源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但正如特雷弗·罗帕所说:“秘密情报工作是公开情报的继续,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公开源情报工作和秘密情报工作本质上都是获取情报的方式,都是为情报用户服务,目的相同,手段不同而已。二者在情报效能的发挥上互有长短、各有千秋,本文试图厘清公开源情报工作与秘密情报工作的辩证关系,从而分析如何优化情报工作的整体布局。

一、公开源情报工作的价值

相对于秘密情报工作而言,公开源情报工作是指通过公开、合法的方式,从公开来源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提炼获取情报的过程[2],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公开源情报信源广、门槛低、收益高的特点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公开源情报工作几乎能够覆盖秘密情报工作视野以外的所有范围、所有领域。

在情报工作中,公开源情报工作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为情报工作提供索引。

传统的秘密情报工作是靠任务牵引、靠需求驱动,被动地接受任务而后做出响应,提供情报保障服务,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对威胁的监视。而公开源情报工作则是普遍撒网、广泛关注,类似于雷达,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扫描,更多的是主动探测,提前预警。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则重点关注,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同时也为秘密情报工作活动提供了靶标和索引。

(二)能够节省资源,使情报工作不再神秘。

传统认识上的情报工作,常常带有很强的神秘色彩,一谈起情报工作,人们总会与间谍、无线电侦听、追踪与反追踪等秘密活动联系在一起。其实这只是秘密情报工作的一部分,公开源情报工作则与之相反,它不需要很多专业的人员和设备,不需要过多的专业培训,它所搜集的情报资料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这无疑揭开了情报工作神秘的面纱,同时也为情报工作节省了大量的资源。

(三)能够快速提供背景资料,帮助提高情报分析质量。

情报工作服务对象包括各个阶层,涉及内容包括各个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地球村”的概念距离人们越来越近。进而情报需求就可能会涉及世界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种民族、各个专业领域。作为情报机构,要想得到高质量的情报分析结果,必须了解掌握当时当地的民族文化或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公开源情报工作能够为情报人员提供全方位、深入细致的民族和地区文化知识以及生疏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而为关键情报提供背景信息,提高情报分析的速度和质量。

(四)便于动态信息跟踪,有效提高情报的科学性。

动态信息是指反映某项工作、活动的进程或某一事件发展变化情报的信息[3]。动态信息的特性决定了跟踪动态信息必须对动态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并快速提供给用户或分析人员,使他们能够了目标的最新动态,同时动态信息的跟踪还必须长期进行,因为目标是变化的、发展的,只有通过长期监视和观察,才能分析总结出其动态规律。公开源情报工作资源广泛、易获取的特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动态信息跟踪的要求,可以便携、高效地获取目标的动态信息,为后期的分析、研究、归纳积累丰厚的信息,提高情报的科学性。

(五)便于开展情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传统观念中,情报的保密要求很高。一方面,情报资料价值高,且得来不易,因此各方都不愿意轻易与他方共享;另一方面,出于对自身秘密情报工作来源、机构、人员的保护,各方一般不会共享情报。而公开源情报工作由于信息均来自于公开渠道,其获取方式和情报来源已经不再敏感,由此,打破了情报共享的关键壁垒,国家与国家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情报共享、情报交流、情报合作逐渐增多,情报效益也得以提升,从而实现了互利共赢。

二、公开源情报工作与秘密情报工作的辩证关系

公开源情报与秘密情报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又相互交织,如何厘清思路、认清本质,充分发挥二者优势,使探析二者辩证关系显得尤为必要。

(一)秘密情报工作是公开源情报的起源。

《左传》中记载:“(少康)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讲述的是夏朝太康失国后,太康之孙少康复国期间,派女艾前去刺探情报,并寻机刺杀寒浞之子浇的历史。这是关于中国秘密人力情报的首次记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意识的情报活动。可见秘密情报活动早在夏朝少康复国时就已经开始。20世纪30年代,随着报纸、电视、广播等多媒体的逐渐兴起和发展,公开源情报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起初,公开源情报工作只是作为一种验证秘密情报的辅助工具。但随着各种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开源情报海量信息来源、简单易得、提供索引和信息拼图等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以1941年美国外国广播监测处(ForeignBroadcastMonitoringSevice,FBMS)创立为标志,公开源情报工作转变为一项专门工作[4]。

(二)公开源情报与秘密情报同为决策服务。

公开源情报与秘密情报都是军事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情报来源。虽然公开源情报信息来源公开,手段合法,但分析过程和形成的情报产品依然和秘密情报工作一样,属于高度机密,未经允许不得泄露。二者虽然获取手段、活动方式、信息渠道、各领域所占比例不同,但他们提供的情报具有同等的价值位阶,都是为了了解敌方的实力、意图,向决策层提前做出预警或为定下决心、采取行动提供重要依据。

(三)公开源情报与秘密情报互为补充。

一是公开源情报可以为秘密情报提供补充。

公开源情报可以通过定题跟踪、比较验证等方式,为秘密情报提供更多的碎片信息,使情报拼图更清晰、完整,避免因情报量不足引起的断章取义或“镜像思维”。

二是公开源情报可以填补秘密情报的空白。

秘密情报机构耗资巨大、培植周期长、人力物力有限,不可能覆盖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因此,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秘密情报机构难免会出现工作盲区。这时,公开源情报可以发挥优势,从而避免出现“无情可用”的局面。

第三,秘密情报可以为公开源情报提供补充。

各个国家或机构为了防止公开信息泄露自身情报,在公布信息时,会事先做脱密处理,隐去关键信息,如敏感的人名、地名、数据等信息。单凭内容或标示不完整但具有情报价值的公开资料无法判断情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时秘密情报能够设法补充、印证公开源情报中缺失的关键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情报产品。

(四)公开源情报与秘密情报可以相互转化。

一是公开来源信息资料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公开,例如,平时一份大楼的建筑设计图或一份城市旅游交通图都可以作为公开信息资源轻易被获取,但在战时,当该大楼或城市成为攻击目标时,这些资料都将会作为秘密资料被很好地保护起来。

二是秘密情报具有时效性,当过了时效后,秘密情报即失去了其秘密价值,只能作为公开资料被收集利用。

第三,当通过公开来源资料形成一份情报产品时,这份情报产品随即变为一份需要严密保护的秘密情报。

(五)公开来源可以保护秘密情报工作渠道。

在两国之间磋商会谈、领导会晤、军事行动、情报威慑、情报合作等活动中,有时为了达到战略合作或战略欺骗的目的,需要适当披露我方的情报信息或进行情报共享。但若披露的是秘密情报则有可能会暴露我方的情报来源,危及我方情报机构和情报人员。但如果秘密情报从公开渠道也可以获取部分信息,那么披露方就可以称情报来自公开渠道,从而为秘密情报渠道提供保护。

三、如何优化情报工作的整体布局

目前,美国情报部门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其收集公开来源信息的能力;此外,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防部情报局也正在大力培养情报分析人员,挖掘公开来源信息;美国情报委员会主席托马斯·芬加指出“充分利用这部分信息非常重要,应该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美国《情报改革及防止恐怖主义法》明确指出:“公开源情报是一个有价值的来源,它必须整合到情报周期中,以确保美国的决策者得到了充分而完整的信息”。该法案已设立一个专门的情报中心,已协调整个情报界公开源情报的搜集、分析、生产和分发。由此可见,公开源情报收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各取所长、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情报保障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进一步加大开源情报工作发展力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渐成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壁垒已经逐渐降低减弱,渴望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本国的经济、政治形势也不会再是难以获得的高度机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除少数国家外,许多原来必须通过秘密手段才能获取的情报已经包含在各国的公开信息之中。我们应顺应潮流,摒弃固有思维,不仅要重视秘密信息,也应该重视公开信息,把搜集的重点转向信息而不只是秘息。加大公开源情报工)作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创新公开源情报手段和技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高效益的收入。

(二)公开源情报工作与秘密来源情报工作融合发展。

当下,公开源情报越来越成熟,全流程控制逐步体系化、规范化,成为情报行业的主流。但公开源情报永远无法取代传统的秘密来源情报,因为其杂音多、真假难辨的特点给情报生产带来很大难度,如果仅仅依靠公开源情报,情报生产效率将大打折扣。同时,公开来源在获取核心机密情报时,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情报需求。公开源情报可以提供秘密情报难以提供的较为系统、详尽的战略性、宏观性情报,秘密来源情报可以在细节上印证公开源情报的真伪。将两者有机融合发展,能够优势互补,发挥情报力量的最大效能,更好地为决策者服务。

(三)注重情报人才培养。

人才保障是任何工作的前提,对于从事公开源情报工作人员而言,能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多元化信息中获得高质量的公开情报,关键就在于情报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水平。在对情报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情报意识。无论是在公开资料的搜集,还是整理分析的过程中,情报工作者都应该把努力提高责任心、使命感和情报意识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公开源情报搜集、分析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有相应的人才资源作保障。例如,专业情报分析人员、各种语言翻译人员、高级情报研究人员等。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从公开源情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看,公开源情报的实践主体可以更加多样化。在美国,其认为开源情报的实践主体可以是情报人员也可以是非情报人员,并更多地投资和依靠企业和民间机构,增加情报处理能力、情报数量和情报渠道,取得了大量成效[5]。因此,我们也应更进一步扩大情报工作实践主体,特别是公开源情报工作广泛涉及交通、地理空间、气象、科技、公共安全、海洋、外交等领域。我们应综合统筹,共享各个领域的资源,积极建设和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充分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有效提供情报资源保障,为情报大数据库扩容。

四、结语

认清公开源情报与秘密来源情报工作的关系,对合理配置情报资源,系统建设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各类情报资源的效益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国家安全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国家情报工作应当切实利用后发优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奋力向前,为国谋略,充分发挥情报工作“耳目、尖兵和参谋”的基本职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再谱华章。

参考文献

[1] GROSE P.Gentleman spy: the life of allendulles[M].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4:275.

[2] 高金虎:军事情报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244.

[3] 时胜利 : 公开情报研究中动态信息跟踪的作用探讨 [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9):67. 

[4] 赵小康 : 公开源情报――在情报学和情报工作中引入 Intelligence 的思考 [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12):23.

[5] 马增军 , 耿卫 , 汪川 : 美国开源情报制度分析及发展趋势 [J]. 创新科技 ,2017(09):78-81.

文章来源:《南方论刊》 2019年第2期

作者简介:

1.俞志山,汉族,籍贯新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军事情报学;

2.管翔誉,中国人民解放军69016部队,技术工程师。

声明:本文来自丁爸 情报分析师的工具箱,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士冗科技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expshell.com。